其他
雄安,怎么没动静了?
他在报告中详细解答了“雄安为何出手慢”这一问题,并表示,与深圳、浦东相比,雄安确实比较“点背”。文章很长,但读完后,会对雄安为何被称作“千年大计”有更好的理解。以下是演讲全文:各位早上好,我先把话说到前头,我自打参与雄安新区规划以后签的保密协议都有一大沓子了。对不起各位今天我不能放任何一张图纸,也不能放我看过的任何一张本子,这是有严格规定的。那么是不是这种情况下就没的可聊了呢?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事可以聊聊的。那么首先我想来谈谈雄安这个议题,大家都知道中国经历了三四十年的改革开放。作为一个人口大国,中国在这四十年当中不仅仅走过一条比较成功的、迅速提升工业化水平的道路,同时从数字指标上来讲,我们也走过了一条快速的城市化道路。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,把理论上的全国城镇化水平,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%出头,提高到了现在的接近60%,有的算下来是56%,有人说58%,大概这么一个幅度内,当然这场快速的工业化和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也带来了很多问题,现在总结下来,大概围绕着快速城镇化有这么几个问题,变得越来越来越难以为继。
可能最大的表象性的成就,就是我们通过一系列开发区的建设,确实把中国的经济总量做上去了。这里最具标志性的,一个是深圳,从一个小渔村一跃变成了千万级人口规模的城市。第二个是上海的浦东,从浦西繁华区对面的松江县变成了现在跟传统的老浦西同等水平,甚至经济总量远远超过浦西的一个新的经济板块儿的崛起。那么,三四十年过去了。雄安,会不会是一轮新的崛起?还是会像天津,当年策划的滨海新城一样,最后无疾而终。这是放在大家面前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。第一个就是资源的高强度的消耗,从后备的土地资源,水资源方方面面,就中国这条快速的高速的城镇化道路还能不能走的下去。 第二个就是环境质量的难以为继,大家可能都感同身受,这两年对环保要求迅速的提升,甚至出现了暴风骤雨式的环境执法,这个是跟多年的欠帐和环境质量的迅速变化有关系的,越来越多的公众对环境质量恶化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。 第三个,虽然我们从数字上来讲,大多数中国人已经进城,但是不是能够享受到一个现代城市的合格的公共服务体系,这要划一个很大问号的,如果确实过日子过的很好的话,就不会连篇累牍地看到各种教育难就学难,等等一系列围绕着城市公共服务短缺而展开的辩论争论。